我喜歡看相關「神童」的新聞報導,因為我想研究一下,他們是怎樣成為神童的。可惜香港的報導水平十分低,我這麼多年看那麼多篇,都是同一個「模式」的。
首先,他們預設神童是天生的,所以報導通常不會採訪父母,而是採訪神童本人。
其次,他們預設神童是天生的,所以採訪神童本人時不問他們讀書的細節,只問他們的感情問題或政治態度。
其三,他們只把目光放在「年輕入大學」這件事,從來不問前因後果,為什麼要提前入大學?入了大學之後有什麼計劃和方法去取得更大成就?這些他們從來不問的。
反正就是天地間突然爆出了一個什麼「神童」,很年輕入了大學,完。
香港只有一個神童的父親曾經被採訪,那就是沈詩鈞的爸爸,他的採訪是一系列的,令我知道沈詩鈞的事比其他神童多許多。
為什麼呢?因為香港無論那一個神童,最後的結局都是普普通通,結果就是大學畢業,然後成為了一個上班族。只有沈詩鈞一個在18歲就做了UCLA的教授,那才有採訪的價值。
要說香港真正的神童,其實只有兩人,一是何凱琳,二是沈詩鈞。其他只是普通資優兒。
何凱琳堅的地方是跳了三次級仍能拿到狀元級的成績,那是不容易的,跳三級能入大學讀個普通的科目不難,但能成為狀元並入讀醫學院,那是堅中之堅。要做到狀元,要的不止是會讀書,也要有考試策略及夠小心的。
而沈詩鈞堅的地方是夠細,他九歲入大學,其實七歲就開始相關考試,七歲是什麼概念?是小二,其實這個時候連執筆兩小時都很累的,他試過一日連考兩三場,中間只隔十幾分鐘,連吃飯時間也沒有,一個八歲的孩子,有此體能嗎?🥴🥴🥴而且數學科很多情況也要畫精細的圖,七丶八歲的孩子能做到實在很了不起!我兒子小五讀 igcse maths, 對他最困難的就是畫graph, 他練了許久,當時我心裡想:沈詩鈞太厲害了吧,他不止是智力高,手眼協調的能力也很強。
何凱琳和沈詩鈞,智力上可能不相上下的,但他們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分別!
就是家長。
何凱琳是天水圍公屋狀元,爸爸也沒有什麼文化,生活艱難,爸爸一直叫女兒不要讀書,快點出來做事幫補家計,何凱琳從小就幫人補習,一毫子也不使爸爸的,她的跳級應該是因為想省錢,讀書時間越久,生活費用越多,所以她跳完又跳。
沈詩鈞爸爸不同,他自己跳過兩次級,又是碩士畢業,是屬於社會精英。
兩個爸爸的不同,令他們的人生走了不同的方向。
何凱琳入醫學系後讀了三年,成績不好,只好轉讀心理學,從 year one讀起。即是那些級是白跳的,她畢業時也和其他人一樣年齡。年紀不是最大問題,而是沒有什麼成就,其實不能怪她,她的家庭支援太少。很多人以為父母的支援就是金錢上的,其實不是,人生導師式的支援才最重要!
而沈詩鈞在父親強大的支援下,過完一關又一關,最後終於做到客席助理教授。那個職位是400挑一的,而且面試的全是精英,你說有多難!以前有記者採訪報導,問沈詩鈞識不識周秀娜,沈詩鈞不識,就覺得人家不正常,香港記者的水平真的有夠低的,為什麼不問人家的成功是怎樣做到的?🙄🙄🙄
哥哥沈怡謀已經28歲,就快成家立室了,但父親仍然會催他出論文,其實無論什麼歲數,爸爸完全沒有把指導放下,每次他續約需要幫忙,父親就會去。在父親的策略下,又成功轉到華威大學任教,聽說職級又比之前高了。
兩個兒子的成功,不是只靠聰明,而是人生經驗的分享。成功背後,其實有那隻 invisible hand推動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