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朝看到這篇文章:
到底是否讀醫的人大部分都是家底好?文章中並無任何數據,但我也相信是真的。不止讀醫的,讀法律的,讀環球商業的,讀名校的,家底較好,那是常識吧!但是,我認為家底好是果,不是因。
為什麼會家底好?因為父母本身智力較高,他們自己可能就是律師醫生,孩子出生在這樣的家庭,父母說話都有含金量,例如我的99是護士,米米幾歲就知道什麼藥物是什麼用途,孩子發問,大人自然會答,沒知識的家長亂編亂答,有知識的家長認真答,那個成長過程是不一樣的呀!孩子在家庭耳濡目染之下,自然在知識方面,根子更札實。不過現實生活中,我見到有學識的醫生父親娶了低學歷的母親,母親負責全職教孩子,日日講飲講食,父親日日上班,這種組合,孩子就算基因像父親,將來也未必讀到醫科的。
大部分留言者都認為富裕家庭可以替孩子請補習,但我認為補不補習並沒有大家想得重要,許多學霸都不補習的,當然也有補習的,但大量補習的肯定不會是什麼學霸,學霸只會補在刀口上。話說米米初期自学 igcse chemistry and physics ,我們都有請了一個哥哥,一星期補兩小時,但現在考AL,他反而不肯請補習,因為他觉得自己學更好,而且學校老師也可以問呀!我們家絕對有錢請補習也不會慳這些錢(雖然我們平時很節儉,但重要的事情我們不會計較錢的,考AL不是去 BB playgroups, 不會慳)。總而言之,米米學習過程所使用的補習費很少。
Last but not least, 本身有點錢的男人是不會娶學識很差的女人的,這樣會令子女教育呈正循環狀態。一般情況下,負責教孩子的都是母親,所以母親的學識對孩子的影響力挺大的,例如我就未見過母親有大學畢業的孩子有「怕英文」的情況,而一般母親不懂英語的孩子,怕英文的情況很普遍。在香港這個地方,英語能力對入讀神科非常重要。
假設有100個想讀醫又有家底的人,另外還有100個想讀醫但沒有家底的人,後者遇到的困難非常多,例如:母親不會英語導致英文起步慢,父母親講飲講食不講學問,父母沒有成功經驗,無法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才能把書讀好....... 。
前者也一樣有遇到困難的,但後者的困難多很多,結果前者可能因困難淘汰了50個,後者則淘汰了95個。結果,大一的醫學院中,有50個有家底,只有5個無家底的所謂「公屋狀元」。
醫學院只是一個縮影,情況在各個學院同樣有出現,慢慢造成了階級固化的情況。🙈🙈🙈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