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

別囉嗦

有些父親/母親很囉嗦, 為什麼他們這樣囉唆呢? 因為他們以為, 說了等於教了!其實, 說話和教育並沒有必然關係。

有一句說話叫作「言教不及身教」, 意思是, 你說什麼影響力不及你做甚麼影響力大! 喜歡囉嗦的人, 其實是對自己的教育沒有自信, 對孩子的理解力沒有信心,沒有說過就好像沒有教過一樣,而說過了就以為自己已經教過了! 當一天發現孩子根本沒有把話聽進去, 他們便勃然大怒, 喊:「我說了這麼多次, 為什麼你聽不懂 ? 」其實孩子根本就是不用耳朵的, 他們用眼睛觀察你做了, 做什麼便代表什麼 , 你做了一件事, 口裏面說另一套東西, 孩子雖然意識上不明白, 但潛意識裏清清楚楚, 就像一塊照妖鏡! 所以, 跟孩子一起時,端正自己的言行, 尊重孩子的意願, 如果每樣東西你都做對了, 便不用說太多! 作為父母親, 要緊記,嘴巴留來說故事! 如果孩子不聽話,就是故事說得不夠多!

還記得你年輕的時候嗎? 你是一個瀟灑俠爽的女孩, 為什麼做了人母親之後, 會變得越來越長氣呢? 還記得那條成魔之路嗎?

 那件事由孩子出生開始, 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說話, 因為他們是模仿父母才能學會說話的, 所以年幼的時候他們特別可以容忍你囉嗦, 他們不介意,只要母親在身邊便好, 久而久之,你便培養了諜諜不休的習慣。後來上了小學, 這些囉嗦的家長,會把兒子的耳朵都堵塞了! 把溝通渠道都堵塞了 ! 所以孩子越長大, 我們說話的量要更少, 孩子BB的時候, 孩子有錯要立即指出嚟, 上小學之後, 孩子有錯要把自己的口控制得住, 留待適當的時間, 才仔細說明道理。

很多人分不清楚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, 就由孩子一出世便開始囉嗦到長大, 於是孩子慢慢便不再跟你說話了!  做父母的,要說就說故事, 不要說教訓的話, 不要一天到晚明説「你應該怎樣怎樣…你不應該怎樣怎樣…」, 這其實是沒有一個人類喜歡聽到的 ! 你自己幻想一次, 如果有一個東西 , 在你隔壁一天到晚, 對你評頭品足, 並叫你這樣那樣, 你有什麼感受呢?

昨天我陪母親做體檢, 母親便是沒完沒了地囉囉嗦嗦, 叫我小心這樣, 小心那樣不要這樣,不要那樣, 結果我只好低頭玩弄自己的手提電話, 我突然覺得那些「隱蔽青年」, 只顧打機的那種,情有可原!

在此推介一本書:「 故事如何影響你的大腦」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40598

內容摘要:

故事可以改變你的行為,故事讓我們成為人類。
  因為故事就是大腦的生存戰場!


  兇手就躲在黑暗處,漸漸接近渾然不知的女主角……你竟然對著電視大喊:「快逃!他在你後面啊!」為什麼大腦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是虛構的,卻不聽使喚地跟著主角恐懼、驚慌、痛哭?

  透過最新的腦科學研究,作者挑戰了我們對故事的理解。故事往往只被視為休閒娛樂,它讓人放鬆心情,淨化人類的心靈。若是如此,為什麼許多經典小說情節中卻充滿了災難、恐懼、死亡、離別等沉重的事件?甚至連不同文化的小男孩小女孩,他們創作出來的故事也都充滿了暴力、毀滅等元素?從這些原型中又如何解讀出故事和人類大腦演化的關聯性呢?

  作者透過分析各種故事原型,以最新的腦神經醫學、心理學研究和實驗為基礎,說明故事之所以會吸引我們,正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在接收故事情節的同時,學習並強化了自身對未知情境和各種棘手事件的反應,這是人類在面對大自然和社會複雜情境時所需要的生存本能。

  故事就是大腦的生存戰場。

  在今天充斥各種以故事包裝商品和個人形象的世界,故事的影響力愈來愈受到重視。想了解故事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並改變我們的行為,這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。

2 則留言:

seekin 說...

有意思

好奇媽媽 說...

我又把你推介的書推介給大家了!哈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