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在網上看了一段教育的短片,片子說: 「最重要的是接納孩子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。」關係不好,你說什麼,孩子都不聽,那是等於沒有教得到他/她吧!
我十分贊同此點,基本上,我發現我先生教兒子,什麼都教不入,便是因為他很容易將自己和兒子敵對起來,要兒子服從。其實要求孩子服從,就是黔驢技窮,一味急於求成的表現。我從不與兒子作對的。但先生很急,發生什麼事,都要求我“立刻”教仔,否則便說我沒有盡母親的責任。而我,喜歡想清楚才教,待事情過了兩小時才教。因為我的兒子八歲了,過了兩小時,他仍然會記得清清楚楚,但反抗情緒已放下,這時才是適合的教育時間。而幼兒(6歲以下)不同,如果發生一件事,你不立即教育,他們有可能會忘掉,隔了一天的話,已經魂飛魄散。不懂兒童心性發展的人,可能會掉轉來,孩子越長大便越急於求成,因為他們以為既然長大了,應該一講就懂才是,所以他們口中經常有一句:「都成x歲了,重要人講咁多次!」其實次數不重要,重要的是“時機”,長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,要他放下自己的想法,要用智謀。
用什麼智謀呢? 我喜歡講故事。世界上,沒有一個人會抗拒聽故事的,尤其是孩子,机乎所有孩子,你一說:「媽咪講個故事你聽,好唔好?」他便會立即走過來,打開耳朵來聽,平時多頑皮的孩子,只要有故事聽便會靜下來。這個時候,你說一個動聽的故事,說完故事後便教育他做人的道理,他的耳朵一直是打開的,很快,訊息便會跑入他的小腦袋。至於說什麼故事?我那有那麼多故事?那是需要做功課的! 多得網友借了我一本書,真人真事的故事大全,我便有了取之不盡的故事了!這本是什麼書,下回來介紹給大家。
看完那段短片後,見到下面有一段這樣的留言:
我看完此留言,才知道有人把“良好的親子關係”定義為“遷就孩子,不與孩子發生衝突”。我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。
什麼是良好的親子關係?
很簡單,就是孩子喜歡跟你說話。就算跟你鬥完氣,他很快便忍不住跟你說話。
當你說話時,孩子會用心聽;當你不說話時,孩子會找你聽他說話。
除了未懂說話的孩子,以上適用於任何年齡。
2 則留言:
我有一位親戚的兒子, 經常一言九頂, 為小事經常大吵大鬧, 升上小一後情況更甚, 父母最後約見了兒童心理學家, 花了二千多元, 總結心理學家的說話正正就是這個意思, 要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 多讚賞多體諒
哈哈哈,心理學家真好賺啊!~
這套方法,相信每一個來的客人,都用得着呢~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