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

體育職業風險高


我一向不贊成孩子向體育方面發展,因為鍛鍊的過程很容易受傷,受傷嚴重的話很可能終身殘疾,我認為,除非家裡很窮,否則不要以體育為孩子未來的專業發展。

另一個不要以體育為專業的原因就是「嬴者通吃」,拿金牌和銀牌的身價差好遠,你有見過拿銀牌的被邀請拍廣告嗎?而拿到任何奬牌的和拿不到的又是差很遠,一個運動員如果一生都沒拿過獎牌,是白練的。時間如果用來讀書,考第一那個有人請,考第二十的也有人請,考第尾的只要識字,還是有人請的,只是人工可能不一樣,工作環境不一樣,但起碼是有飯吃的,而且工作夠努力還可以後來逆襲。

體育運動隨住時間增長,能力會越來越差,三十歲已經是老運動員了,差不多要退休了,而文職工作呢,三十歲仍然大把世界。

我不是說不能玩體育運動,而是說不要以此為職業,一定要分輕重。

我最近發現,體育職業還有很高的政治風險,例如播錯國歌事件,這樣一而再,再而三地播錯國歌,說不定那天國家就要求運動員不能參加某些組織舉辦的賽事了,體育比賽就是一個game, 隨時會因為政治立場不一樣而不再一起玩,你說這種職業的風險有多高呀!練了十幾年,然後不能參加比賽?!天呀!俄羅斯的運動員吃閉門羹吃得多了!有時是照樣給他們參賽,但藥檢說他們成績無效,你以為自己不吃非法藥就不會出事嗎?未必,什麼藥成份可以接受,什麼不可以,是由大會決定的。運動員經常受傷和有嚴重痛症,不可能完全不吃藥的。

你可能會說:如果那個小朋友只有運動叻,完全不是讀書的料呢?

這個情況和屋企很窮是一樣的,被迫這樣選擇。

中國大陸有很多運動員都是因為屋企很窮才走上這條路的,例如全紅嬋就是為了改善屋企的經濟狀況,所以兩姐妹都去練跳水。

而舉重運動員幾乎都是來自窮鄉僻壤。

不過,外國是相反的,很多時運動都是有錢人的子女玩的,那是一種他們稱為「素質教育」的一部分。香港是模仿西方教育才會給孩子搞體育的。

不過,要記住劃清界線,體育可以玩,但不要用來作為終生職業,靠體育揾到食的在香港十分之少。

難道人生只是為了揾食嗎?🤔

我認為,孩子的人生不一定為了揾食,但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目標就是令他揾到食,就算我有足夠的錢留給孩子下半生用,我也一定要假設有一天他錢都被人騙光了,還有自食其力的本事,子女教育的本質,就是令他/她能獨立生存。

P. S. 體育運動一停下來不練習,就倒退得很快。

4 則留言:

ゆめ 說...

可能有兩類例外:1、各類學校體育老師,2、游泳/健身/瑜伽教練
但是這兩類都不是以運動員為首要發展目標,反而要學其他一些東西。
其他地區情況就完全不同了,感覺整個北美孩子都瘋狂學體育,小學女生不會側手翻甚至交不到朋友那種程度,所以很多運動項目拿不到很高的名次也可以做教練,公立大學運動員獎學金可以涵蓋全部學費+生活開銷(不過據認真練運動的家長說,如果是個人項目,請教練本身花的錢就已經夠大學學費了)。

好奇媽媽 說...

在我的世界觀中,北美那班家長是傻子。🤣🤣🤣不過當所有人都是傻的時候,就會出現毛不易那句歌詞:清醒的人最荒唐。

ゆめ 說...

這個沒有辦法,因為他們整體的文化就是運動是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像亞洲人一大班人社交的方法是去唱K和飲食,但是他們即使是成年之後,吃飯一般是談生意或者約會,如果是交朋友、公司一大班人混熟的話,很多時候就是去玩各種運動,然後如果運動技能不好,就會被人認為是缺乏精力性格軟弱成不了大事,從而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。
這件事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,如果某個重要的project就是有段時間需要瘋狂OT,然後有人身體素質不行導致病倒的話,還是非常耽誤事。

好奇媽媽 說...

只要不是把體育當成職業去拼命,我觉得多做運動也不錯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