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問我,公公死了,我仔的情況如何?朋友這樣問,是因為她知道資優小朋友對死亡問題非常敏感,恐怕我兒子不知如何面對。
的確,我仔在三、四歲時已經主動提及自己擔心我們三個照顧者會死去,三歲時更豪言壯語要發明長生不老藥,令嫲嫲唔使死。
我這次處理是很利落的,將對兒子的影響減到了最低。
大約兩年前, 我有一個朋友就發生咗差不多嘅事, 朋友嘅老爺死咗, 即係佢個仔嘅爺爺死咗, 呢個爺爺生前特別愛錫這一粒孫, 因為是長子嫡孫。
嗰一年之後, 朋友個仔大倒退, 上學不用心聽書, 能力倒退, 而且經常都唔開心。 初時都唔知咩事, 後來一提起爺爺佢又喊, 原來小朋友好想念爺爺, 佢仲畫咗寄去天國嘅畫,我們當時只是很感動,沒想過對小朋友是有傷害性的。 我哋從來都冇諗過一個小朋友, 面對老人家嘅死亡會係咁樣。 總之時日過去, 一年之後,小朋友淡忘咗呢件事又冇嘢, 但係無端端嗰一年就影響咗學習。
對於這件事,我同99傾過,99話,如果家中有老人將會去世,要在老人家精神好的那幾日帶兒孫去見最後一面,一來老人家清醒,見面有意義,99係護士,見得人死多,她說去到最後階段跟本無意識,見來都冇用,而且人死個樣好難睇,唔好俾小朋友見到。我那個朋友心想給兒子見爺爺「最後一面」,沒有防範,結果對兒子影響甚大。小朋友的年紀也很重要,如果小朋友五歲以下,其實見到都冇感受的,所以當時同場還有其他孫兒都沒什麼後遺症,係呢個大孫當時有八、九歲,正屬於唔大唔細的年齡,受傷最深,細的唔明,大的可以處理自己情緒,係唔大唔細最麻煩。
有了認知,我就處理得很好,一知道公公有生命危險,我立即安排了兒子去醫院見面,當時兒子一直認為公公會好起來,小朋友看得正面的故事多,總是很樂觀的,公公也答應好返一起去飲茶,那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,是樂觀的。之後所有事都不讓孩子參與了!兒子也是有意無意地躲着不想面對,我們也是輕輕帶過,這樣避重就輕把事情混了過去。
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死者為大,要小朋友去參與身後事,但我覺得「生者為大」,應該以在生人士的感受為本。如果人在生的時候沒有被好好對待,死後搞得多大也是沒有意義的。
總結,趁父母還在時要多見面,對他們好一點。自從父親走了,我盡量叫自己對阿媽好啲,我還日日迫99食鈣片、醋豆之類,希望佢捱得耐啲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