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26日星期四

娛樂和學術是對立的

7月24和26日都是資優學苑的全日課程,我們早出晚歸,一日的課程是六小時,吃飯兩小時,車程兩小時,一日在街外十小時,的確頗累(大人比孩子累,因為孩子一直在室內有冷氣嘆)。




中間那一日,25日,我發現兒子不能依正常time schedule運作,可能是受到24日的外出影響,他做作業的態度散慢,借機就會逃走去玩電話。

今個暑期和往年不同,往年暑假雖然我們也是學習為重(「不考不閒」原則嘛),但沒有寫下時間表,只是心目中有個大概要做什麼什麼的計劃,通常趁早上精神做多一點,而我們大致是做到的,就此而已。但今年我認真地編了仔細的時間表,就發現艱難,只是出街吃了個午飯,就沒了兩個小時,可能原定的練字時間就沒有了。昨日有出街,今日就會疲憊怠慢,所有東西都會進行得不順利。一旦有時間表,就什麼都現哂形!沒有做的不能說是自己沒有想過要做,因為白紙黑字記下了,不能抵賴。

我們七月份已經是沒有娛樂成份的了,上游泳班,上資優學苑課程,都感覺到對「計劃時間表」的衝擊。出去上課,尚且阿Q精神地當是增加了知識和技能,還是站在學習這一邊的,如果出去娛樂,就是完全和學術對立了!

你可能會說,去玩都是學習呀,我認為在孩子幼兒期的確是這樣的,因為對幼兒來說,每樣東西都新奇,見識多一次,就多了一種腦觸突。孩子玩多啲,真是聰明啲。

但對進入高小的孩子,去一次廸士尼和去十次是一樣的,難道去十次會學到很多知識嗎?會增加很多見聞嗎?每個出外的體驗,都只是「第一次」(新地點)最有意義,重覆的其實沒有什麼必要性,也增加不了很多知識。而且玩完要很多時間才能回過神來,這就是「心散」,holiday mood.

總之,學習和玩耍,越到高年級,越有對立感。如果你仍然一直覺得「玩耍中學習」就是學習,呈分試會死得很慘。如果你仍然認為暑期應該大玩特玩,做練習及準備下年的課程是怪獸家長的行為,那麼,下年是要付出代價的。不過教育就是,家長任性,孩子承擔。家長自己不督促孩子做練習,成績考不好,接受「不是怪獸家長」美喻的是家長,考得差要捱罵的當然是孩子了,難道會是家長?

記得卡爾威特講過一句令的印象深刻的說話,大意是:我們做家長是沒有人會監督你的,就算你什麼都沒有做,都沒有人會罵你提醒你,所以家長的自律及自我監察力很重要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