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有一日,我樓下百佳玩「一折快閃」,有很多我們未吃過的牌子的東西大減價,大概二折至五折,於是我便什麼都買少少來試一下。
回到家,我立刻開了這兩盒咖啡和奶茶試味,飲少少就知道味道如何了!
試完,白咖啡OK,拉茶更加OK。為什麼一定要試味?因為馬來西亞出的飲品有機會是太甜的,有些牌子甜度是我們接受不了的!試完味,甜度完全可以接受,我立刻落去百佳再買。
估下我買了白咖啡還是拉茶?買了多少盒?如果你是我,又會如何決定?
答案是:我買了七盒拉茶。原因是我只要最好的,假設白咖啡在我心目中7分,拉茶8分,我就全部選8分的。
我知道很多人也不會,他們會選兩三盒7分的,四五盒8分的,因為這樣選便可以每日飲不同囗味的東西。
而我呢,年輕時也是喜歡diversify的。我讀經濟的,深信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, diversification能令 utility提高,例如叉鴨飯一定好過燒鴨飯,因為前者提供了兩個味道,更豐富,所以一般情況之下,燒味雙拼比單拼貴兩蚊。
後來,結婚後,我發現我的另一半是「反經濟學」的,他一定選單拼飯的,因為他覺得另一樣拉低了價值。假設叉燒在他心目中7分,燒鴨8分,選雙拼就是15分,叉燒飯是14分,燒鴨飯是16分,所以必定是選單拼的燒鴨飯。
我老公完全證明了世界沒有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😂😂😂!
我以為只有我老公是這樣「反經濟學」,怎料我兒子盡得老公真傳。
由三歲起就是他自己選生日蛋糕的,每年都是這樣選,全部朱古力。在兒子心目中,如果生果值6分,忌廉值7分,卡通公仔值8分,朱古力值9分,那麼,請全部也給我朱古力,每加一樣其他東西,就是在蛋糕上減了分!😅😅😅所以他永遠都不喜歡繽紛多姿的東西。🤷♂️🤷♂️🤷♂️
我肯定我老公沒有教過他怎樣選,但他們的思維就是一樣!我選半打內褲給兒子,會選七彩的,但交給他自己選的話,可能全部都是深色的,在他心目中,我應該是個「腦殘」!😬😬🤫🤫
他們兩父子都一樣,只要「最好的東西」。慢慢,我也學了像他們那樣,七盒都是拉茶。
今年生日,兒子選了:
因為壽包蒸得,可殺菌,朱古力蛋糕唔蒸得,他怕中新冠。🙄🙄🙄我心想:「都清零啦,仲咁驚?」
99見阿仔冇蛋糕食,幫佢加餸: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