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去港大找米米吃晚飯, 我和米爸觀察到路上學子都是行色匆匆的, 人數很多, 晚飯時間基本上就是一大批一大批的學生往飯堂跑, 然後大排長龍坐無虛席。港大空間不算大(相比中大和科大細), 但學生人數特別多, 他們的距離之間隔很貼近, 但他們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, 互不認識。當然, 有些人是相約一起去食堂的, 是互相認識的, 但數目不多, 大部分人就拿著手機自己吃自己的飯餐。如果在街上你碰見中學生, 他們通常是2-5人一堆的, 但如果你遇到大學生, 他們通常是1-3人一起, 而且1要比2和3加起來都多許多。可能他們在宿舍的情況會好些, 但平時上下課就肯定是孤獨的。
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分享, 上大學後感到很不適應, 因為很孤獨, 以前中學時去那裡都有一大班朋友, 小息、午飯、放學都會有同伴, 但上了大學經常形單隻影, 感覺很失落。
米米在港大絕對是孤獨的, 他經常獨自上下課, 獨自吃飯, 獨自在圖書館溫習。他alone, 但並不lonely, 因為他很享受孤獨。不要說朋友, 最好父母都少來煩他。😅😅😅
99經常碎碎念, 希望米米有朋友陪伴, 但米米自己完全沒有這個想法。99其實挺奇怪的, 她自己也很享受孤獨的, 爸爸叫她去參加什麼太極班找朋友消磨時間, 她一口拒絕, 她說那些人話不投機層次低寧願自己在家玩手機。怎麼同樣情況換到孫子身上就不行了?她永遠做不到「感同身受」, 她會用一般人的眼光去期望孩子呼朋喚友, 但自己明明跟個孫一樣喜歡玩手機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 她這不是雙重標準又是什麼?
我問她為什麼那麼希望米米有朋友, 她說有朋友可以有人陪伴, 互相幫助, 將來出社會識社交很重要。嗯, 平衡社交其實對工作幫助不大, 向上社交才有用的, 她應該期待米米常常去找教授和tutors才對。
我覺得她的想法很普遍, 普遍人就是這樣想, 覺得平衡社交重要, 我則不這樣想, 兩個人要一起出入的話, 除非時間表一樣或一起住宿舍, 否則你等我, 我等你, 會互相拖累。住宿舍的人可以互相幫助了吧?但現實就是互相拖累, 那會個個人都想溫習?不想溫那個一定會搞到大家都不想溫, 想溫那個很難感染另一個人變得上進的。
香港這個地方先看沙紙再看人情, 所以先搞好成績為重。不過也要看你讀什麼科目, 有些科目成績很重要, 有些科目識多些人更重要。米米的科目是考牌最重要, 有牌和沒牌是兩種不同人生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