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老公也被我感染,喜歡看小紅書,因為他发現可以搜到很多他想知道的東西。
他最喜歡的是錢,所以AI會派送很多和錢相關的議題給他,有一日他看了一個採訪,主持人在港大街訪了一個港大讀建築系的女生,因為女生長得挺漂亮的,這條片很多人看,內容相關建築系畢業後會賺多少錢,而父母培養她又花了多少錢。答案是這個女孩從小到大讀女拔,父母花了四百萬,而港大建築系畢業後起薪點兩萬多元。主持人問:「那父母花的400萬能賺得回來嗎?!」女孩笑笑表示不知道。
香港大部分中產都是花幾百萬去培養一個孩子的,那女孩讀港大已為父母節省了幾百萬,否則單是出國讀大學都幾百萬了,加上前期讀女拔又幾百萬,合起來可能700萬了!這些數據肯定不假,因為計都計到數啦,女拔是 blue blood, 肯定要學樂器,她們競爭激烈又肯定要補習的,然後又很多出國旅遊的活動,400萬差不多了!
我們兩公婆計計數,发現培養米米性價比很高,就发了一篇小紅書筆記,將培養費用羅列出來,然後也有幾千人看過,觉得這個價錢不可思議。我們只是想給清貧家庭知道,不一定下下要花几百萬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孩子的,花錢和成果不一定是正比的。
有人留言已為兒子預算了一千萬,讀國際學校,然後去美國讀藤校,我叫她加油。但其他人看不過眼,提醒她說:「花了1000萬也未必入到藤校的。」她說教育孩子不說劃不劃算的,就算性價比極低,也要向前衝,入不到藤校也不後悔。
我一看就知道這個媽媽是強F型的,情懷大過天,米爸笑說:「一睇就知佢係數盲啦!」不過我們不會多囗,人家喜歡怎麼花是人家的事。
不過,我觉得這種花大價錢去培養孩子是失敗率奇高的,因為愛太多就像水太多一樣,會把孩子溺斃。沈怡謀和沈詩鈞當年的成功,就是因為沒有錢,其實是資金短缺才要讀那麼快,他們兩兄弟瘋狂地跳級,目的是為了節省學費。在越惡劣資源越少的情況下,孩子反而越爭氣,因為人有一個「求生模式」,環境惡劣的情況下,可以啟動求生模式,奮力向前。鷹爸也是用同樣理念,把早產的孩子迫出潛能,令他不斷爭扎求存,結果在體能丶智力丶身高方面都完全沒有早產兒的毛病。
同樣地是早產兒,另一對父母極力愛護和照顧女兒,結果女兒就裝了二十年癱瘓病人:35歲女子假裝癱瘓20年
我們家和三子神童家,對孩子教育的預算都是水頭充足的,但我們沒有溺斃孩子,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不講情懷,只計性價比,值得投入去的時候絕不猶豫,不值得投時也果斷不投入。錢又不咬你,把它留在身邊不香嗎?😂😂😂
你得看看孩子什麼情況的呀!如果明明是學渣,把1000萬留給他買樓不是更好嗎?孩子又不用辛苦地考什麼藤校,皆大歡喜!😁😁😁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
歡迎來到好奇媽媽的世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