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8日星期六

一個精英是兩代人的努力


昨日在微信看到一條短視頻,可惜微信的短片是分享不到出來給大家看的,於是我在小紅書找,找到一條內容也差不多的,大家可以去小紅書看,順帶一提,小紅書有大量的教孩子方案的短片,又快又到 point, YouTube 是很少的這種影片的。

1 清华小青老师说家教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,快来看吧! 😆 9cu87PEvPSMSRWz 😆 http://xhslink.com/KVoESo,复制本条信息,打开【小红书】App查看精彩内容!

我認為演講者未必是親身經歷(否則怎會有不同的人去說同一個故事😅😅😅),但得出的結論卻很真實,和我觀察到的世界很相付。

我最留意香港的資優兒個案,我發現,每個資優兒背後都有一個團隊,即是他的家庭成員,他們有可能是神隊友,也可能是豬隊友。所謂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的 case,就是因為團隊太弱。最著名的例子是14歲考入中大醫科的何凱琳,她父母是低下階層,無知識無財力,所以她完成不到醫科,轉讀心理系,大家不要以為心理系畢業會做心理學家,在香港通常情況就是做社工,大概會有幾萬元收入,但這些人不屬於社會精英,只屬於社會中階層,即是何凱琳憑自己實力由下層跳上了中層,但因為欠缺家庭支援,所以原本有成為精英的機會卻走不下去。資優兒背後有豬隊友的情況不止一個case, 但今天不展開此話題。

在此定義一下精英:

說回那條影片,她指出孩子天生聰明和努力,只能由下層跳上中層的說法,我可以很確定地說是真的。而社會精英,基本上是由中層父母的下一代跳上精英階層的,或者父母本身就是精英階層。

你可能會說:總有少數人由下層跳上精英階層吧?

嗯🤔,真的是極之少,而且很大機會是孩子有奇遇,即是突然有一個陌生人教他們如何規劃人生,然後他父母又未至於窮到拿不出最低的成本。

影片總結了三點,我認為十分有說服力:
1)見識比學識重要
2)明確的人生規劃
3)選擇比努力重要

我懶得打字解釋了,大家自己去看視頻吧!😁😁😁


後記:博士博友告訴我,何凱琳於2016至去年都有發論文,應該正在走科研之路。至於做科研算不算精英,視乎情況。希望何凱琳加油,能突破階級成為精英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歡迎來到好奇媽媽的世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