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跟一個老人家傾計,他的大孫讀官津學校,而細孫就讀港島區一所出名的直資學校, 單是學校開支,大孫每個月花費大概六百元,而細孫每個月要花費7000元。 如此不公,當然並非其母所願,只是大孫真的考不到直私學校,也沒有辦法而已, 亦已盡了努力,但因為成績中等,而心儀學校都是名校,所以也沒法跳槽成功。
直資及私立學校學費昂貴,和官津學校相距甚遠 ,其他並非每個月都要開支的, 例如,書簿費和校服費, 雖然價錢差天共地,但一年才收一兩次的,就不去計算了。 單是粗略計算學費及校車費, 大孫的官津學校一年才六千元, 而細孫的直資學校, 一年大約七萬元( 每月學費四千多,校車費二千多), 一年大概會收10個月錢, 讀完六年小學,兩人開支相佢大約40萬。
對於一個中產家庭,付出四十萬不是問題, 而是這四十萬,到底買到了什麼呢? 於是我又和老人家說:「 你細孫哪間學校, 有銜接中學,是band1名校,學費貴一點也是值得的。」 老人家回答:「 聽說 佢原校收生收得唔係太多,肯定冇七成。」 我當然說,始終都是比較優勝,花四十萬也是值得的, 老人家反反眼皮,不置可否。 俗語有云:「 人老精,鬼老靈。」 年輕人對許多事都深信不疑,老人家旁觀者清,對凡事都抱有懷疑態度。 只是後生一輩的決定,老人家不會過問。
其實,這四十萬是否值得花, 端的看孩子是否能入到哪間中學,如果孩子最後入到哪間中學, 也算是物有所值吧!否則那40萬是白花了!有誰會在你讀完中學之後,問你:「 你小學讀邊間㗎?」 往後的人生,會問這條問題的人,應該是你的舊同學舊校友,而不是你的僱主。
所以, 我又進一步思考,那些沒有銜接中學, 而又學費昂貴的直資私立小學,為什麼會有人入讀呢? 理由應該有 以下幾點:
(1) 家長錢太多,根本不在乎, 不是說笑的,我真的識人是為了那間學校有紅米飯吃,有靚湯飲,所以選那間貴價私立學校, 他們家境富裕,不會在乎四五千元學費。
(2) 教學理念相符, 其實許多家長是為了逃避官津的填鴨式教育,而走入直資私立的大門,用多點錢來買少一點功課。 就像少糖的益力多會比普通益力多更貴一樣。
這個又令我產生另一個思考:為什麼那些催逼得比官津學校更厲害的直資私立學校, 而且沒有銜接中學, 又會有那麼多人去讀呢?
(3) 升讀名牌中學的機會比一般小學更大。
這一點我抱有非常懷疑的態度, 那些熱門的直資私立學校,面試的人數多如牛毛,選擇回來的學生定必更叻,可以說他們都用同一個準則來收生,所以收回來的學生全部都不相伯仲,如果全部學生的材料差不多,競爭自然非常激烈, 一個不慎( 例如突然生病)呈分試考了個第尾 或中下, 咁真係喊得一句句, 一塊靚料都會無端端走咗去band2 band3。 在官津學校,怎樣病都總有人會墊底,在哪些直私學校,墊底的人何在?
(4) 家長質素較高, 這點我絕不反對。
(5) 非理性, 以為自己付出的錢愈多,得到的一定越多。
真的嗎? 經常聽到奶奶說,在街市頭見到啲菜 又貴又唔靚, 好在自己聰明,行到去街市尾, 又平又靚, 結果買咗一大堆返嚟。 價錢真的一定和質素掛鉤嗎?
作結:
到底哪四十萬是否值得花呢?大家自己思考一下。 提提你,其實四十萬只是最基本的付出,如果上到了那間名牌中學,是否真的能升到大學,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( 不要假設一定能夠升到,有許多名牌中學,其實升讀本地大學率十分低, 大部分都是外國升讀),如果上了那間中學,結果是上不到本地大學, 付出更大,因為中學的學費也很昂貴, 另外,要準備多一筆錢給孩子去外國讀書。 同樣地,英雄莫問出處 ,上到大學之後,不會有人再計較你讀哪一間中學,除了你的舊校友。 讀超級名校,是否就可以結識富家子弟,將來發展順利呢? 這個是未知之數,這必需要看你孩子的性格是否合群,是否懂得收買人心。 還有就是家長自己本身是否也和那些上等人家長合得來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
歡迎來到好奇媽媽的世界!